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精准扶贫方面的体会与建议

    信息发布者:火影忍者
    2017-01-10 14:22:35   转载

    为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双联系双服务”活动,做到扶贫帮扶到户、规划到户、扶持到户、效益到户、责任到人,提高扶贫精准度,切实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同步小康。

    一、调研基本情况

    根据《泰和县“扶一联三”精准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我局的帮扶对象为石山乡,“扶一联三”对象为32户,大部分都在我任第一书记的社背村。通过与局领导多次深入“扶联”对象家中进行调研、走访,以及作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与乡、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户了解到的情况。石山乡社背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325户、1 308人,全村耕地面积2 190亩,整个村山多地少,山地植被覆盖较好,村民家庭收入以外出务工和水稻种植为主,种养业发展不足。我认为扶贫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必须开动脑筋,发动群众,并求助于有关部门,找好找准贫困户的产业发展之路,利用优惠政策或科学的帮扶措施,才能确保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扶贫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耕作观念守旧,对新生事物、新耕作理念接受甚少,还习惯于传统的单一耕作方式,大部分贫困户基本上以种植水稻为主,且面积不大,不成规模,发展种养业未从增收增产方面着手,大多是自给自足,很少有形成规模的种养业。

    2.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没有一技之长,导致外出务工所从事的大多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体力活,待遇较低。

    3.部分村民存在因病致贫的情况。例邱某,61岁,儿媳妇属间歇性精神病人、儿子残疾,生育的小孩智力低下,一家的生活重担落在年迈的夫妻身上,家中主要以务农为主,生活极度贫困;彭某,小孩今年10岁,患自闭症,家中为治病而债台高筑但病情依旧。

    4.发展产业缺少启动资金,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想干什么都干不了。例如,想买头种牛买不起,想发展大棚蔬菜、鸡鸭等产业也干不了,导致贫者越贫,出现不良循环现象。

    三、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收入水平。即在思想上为村民解锁,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区域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2.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使学习劳动两不误。二是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户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3.加强技能培训,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种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通过劳务输出不仅缓解了贫困户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直接增加了现金收入,同时也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成为脱贫的一条有效途径。

    4.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同时针对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应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

    5.应深入实际,抓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工作。即组织好贫困户申报工作,对申报情况在政策的界限范围内进行精准评议,并对评议结果进行公示,做到公平、公正、规范、求实,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6.为贫困户争取项目,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改善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及环卫设施,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激发其脱贫意识和潜能,从而达到同步小康的目的。(作者单位:泰和县审计局)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