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亭子村 660112.nync.com 欢迎您!
安岳古称普州,这里溪谷交错,沟壑纵横,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给竹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每家每户的屋前屋后,都是绿竹成林。丰富的竹资源为勤劳的安岳人编制各种竹器具和工艺品提供了上好的原材料。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孕育出了久负盛名的安岳竹编。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书写着安岳竹编的精致秀美,也讲述着安岳竹编的一段又一段传奇。时至今日,经过两千余年的大浪淘沙,安岳竹编的传统工艺虽仍在古老的土地上辗转流离,但随着现代工业迅猛发展,传统的民间艺术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即便有着无数荣光的安岳竹编也不得不遭遇尴尬境地。那么,有着悠久历史和高超艺术水准的安岳竹编工艺,该如何绝处逢生、重新焕发荣光呢?
A.追溯:源远流长的竹编雅史
安岳竹编是汉族传统手工艺术珍品,安岳生产的竹编工艺品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是竹编工艺品中一种独具特色的品种。常言道,任何一门成熟的工艺都需要经历漫长岁月的打磨和沉淀。那么,为人称道的安岳竹编又经过多少光阴的浸润呢?
安岳竹编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编制竹箕填石拦河、疏通河流;到了唐代,人们开始把竹编与生活相结合产生了竹鸟笼、竹席、竹椅等;及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8),安岳已能制作普通细席和精美细席,尤其是清朝用竹丝编制的“龙凤席”,细薄、光滑、柔软、可折叠,成为御用佳品。
1932年,在四川省第11次劝业展销大会上,安岳的竹席、筲箕、皮背篼等获得了甲等奖。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汪子明、唐华轩、覃泽高为主创的新中国第一代竹编传人,代表安岳人民满怀喜悦向中央主要领导人敬献竹编工艺品,其中送给毛主席的一张六尺长四尺宽的寿席仅四两重,制作过程拍入艺术电影,毛主席还将《赵云大战长坂坡》工艺席转送给了斯大林。安岳竹编从此名声鹊起。
名声大震必然带来产业的快速发展。安岳高档竹编工艺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有凉席、枕席、桌席、蚊帐、账檐、条幅、挂屏、座屏等,产品畅销国内及欧美、东南亚、中东、日本等地。产品每年外销20多种,总销量300多万件。
1972年,在唐华宣师傅的指导下,安岳竹编艺人编织的一笼“竹丝蚊帐”在广州展出,日本田中首相观看后赞不绝口:“中国人真不简单,竹子还可以织成蚊帐。”
1981年,《毛主席在天安门挥手致意》、《南京长江大桥全景》等竹编作品,在美国、罗马尼来以及广交会、首都展览馆等地展出,广受好评。其中《毛主席在天安门挥手致意》7尺条幅等,至今仍保存在首都展览馆。
灿烂辉煌的安岳竹编,在漫长的历史中,别具一格,形成了其雅致精美的独特风格,是安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安岳人长期以来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竹编早已成为一道让安岳人引以为傲的亮丽风景。
B.探索:工艺精湛的竹编技艺
安岳工艺竹编以造型精巧,纺织细腻、气韵生动而著称。其精细度达到每厘米53丝,艺术神韵完全可与丝绸、刺绣相媲美,产品清秀淡雅,形象栩栩如生,既保持了书法和国画艺术的神韵,又充分体现了传统竹编的风格,是艺术欣赏、家庭装饰、馈赠亲友的艺术珍品。此外,安岳竹编不仅在选材上特别讲究,在设计和编织阶段更是需要精编细作。
据安岳竹编工艺领军人物汪子明介绍,安岳工艺竹编的选材要经过多道工序,前后共11个流程,每道都必不可少,每道都需十分用心——
一是亲自到竹林选竹,选隔年青、竹节长、无杂乱斑纹的竹子最好;
二是按“精、中、细”三种规格分开备用,按工艺要求切割成各种尺寸的竹节;
三是将竹节洗净破竹,加工成大小均匀的竹片;四是将竹片起层、开丝,按修用的大小决定竹丝的宽窄;
五是撕层,也叫撕三黄;
六是过匀刀,竹丝要匀净,宽窄要一致;
七是撕二黄,把调得较均匀的竹丝再次撕薄、加工成细如发丝、薄如蝉翼、透明晶莹的竹丝;
八是将竹丝放锅里煮开后,用稀盐酸浸泡,再用清水洗净晾干;
九是美篾,将浸泡过的竹丝用刀抛光;
十是染色,根据图纸的不同需要染成不同的颜色;
十一是蒸煮,竹丝通过蒸煮去掉生性,让它永不褪色。
整个过程非常繁锁,而且要求精准、细致,因此对竹编艺人的耐心和手艺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可以想见,每一件竹编成品都凝聚着艺人多少的心血!
选材过后便是精编细作的设计和编织阶段。
竹编艺人根据图纸内容排列竹丝,采用挑、压、破、拼等编织绝技,运用提花纺织的原理,通过虚实明暗的变化,按坐标图案要求与名家书画奇妙结合,全手工编织而成。此工序要求艺人技术水平高,并且费时最长,编者在一寸长度内编进150根竹丝,一幅生动优美的竹丝字画少则十天半月,多则要数年才能完成。接下来艺人将竹丝字画用清漆均匀喷洒,甩剪刀修剪接头处和边框,最后再用相框装裱起来。
竹编艺人认真细致的态度和卓尔不群的技艺,赋予了安岳竹编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造型精巧、编织细腻、气韵生动,誉满中外。
C.寻觅:陷入尴尬的竹编产业
“我们前前后后办了几期培训班,学员多达几百人,包括外省市的人,但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的人太少。最终,能够潜心钻研安岳竹编工艺的更是少之又少。”汪子明曾忧心忡忡地说,“安岳竹编工艺后继乏人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代替了竹编日用品,竹编需求量日益减少,竹编艺人难以为继,纷纷外出打工,流失率达百分之七十以上。曾经享誉中外的安岳唐氏工艺竹编厂也于2002年11月停产。家庭作坊式作业,工艺复杂、工期长、产量少,种种原因让安岳竹编举步维艰,难以将精品工艺产业扩大规模。后继乏人、 亟待抢救、扶持,是安岳竹编令人堪忧的现状。
这一困境,引起了安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给濒临绝境的安岳竹编带来了一线生机。
2005年,安岳县人民政府颁布了《安岳县民族民间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把安岳竹编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同年3月,完成了安岳全县竹编艺人的登记、建档和竹编工艺加工点的统计工作。2006年,安岳县财政设立了“民保工程”专项资金,用于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并出台了从事竹编工艺企业的优惠政策。2008年,安岳县永清镇、李家镇、高升乡确立了以竹编产业为支柱的农村产业发展思路。
2009年7月31日,安岳竹编成功申报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之后,安岳县委、县政府根据安岳竹资源丰富的特点,力求将竹园生态旅游开发纳入县重点旅游线路、重点景区统一规划、做大做强竹编产业,激发了一批有识之士不断发展传承安岳竹编文化。
通过安岳县委、县政府牵头,安岳县柠都石刻旅行社、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强强合作,让安岳竹编再次拥有了新的创作空间和畅销市场,这激励着一批竹编从业者开始了新的思考。
安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后,我们在竹编生产生活实用品方面,将继续发展以高升、李家等乡镇为重点的产业区。在竹编工艺品方面,我们采取开明开放的姿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的竹编工艺,还可以开办竹编工艺传承培训班,让更多的人热爱这项技术、使安岳竹编文化不断传承发展,提高安岳县竹资源利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加群众的收入。同时,我们加强宣传力度,打造安岳竹编经典品牌,让安岳竹编、竹器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不过,多年过去了,虽然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与尝试,安岳竹编产业有所起色,但仍没有走出艰难困境。在传承安岳竹编工艺的这条路上,任重道远,这还需要当地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保护、开发力度,也需要社会有识之士共同支持、维护。希望,久负盛名的安岳竹编,能够在历史的浪潮中,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并重新焕发出举世瞩目的光芒!